《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集锦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1第一次读《富兰克林自传》是我初一的时候,那时没有兴趣读完。进入高一暑假,我又拿出了这部《富兰克林自传》,静下心来阅读,我被他的传奇经历所吸引,不知不觉读完了这本激励青年改变命运的伟大传记。
在书中,富兰克林向我们展现了他一生的奋斗历程和所遭遇的挫折艰难以及取得的成功经验等等。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只有坦承与直率。比如,他在公正评价他的同行的同时,也很坦率地对自己做了评论:“如果一个人为虚荣而感谢上帝,我以为这是可以理解的。”
出生在贫寒小商人家庭的富兰克林,几次被迫辍学在小商店里打杂,后来又在哥哥的印刷厂当学徒,最后自己在费城开了一家印刷所。他在这期间过着艰苦的生活,住得简陋,吃得简单。生活虽然很苦,但是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热情,让他想尽一切办法,挤出一切时间和金钱来实现读书的梦想。勤勉和诚实成就了一名伟大的政治家、科学家、实业家。正如杰斐逊这样说,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他生活的时代和国家中,最伟大和最出色的人。
我喜欢富兰克林,更被他的光辉事迹所折服。他不但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也给人类带来了幸福。他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促 ……此处隐藏7521个字……身为一个总督却如此卑劣,用这种下三烂的手段捉弄一个穷孩子,这叫我们作何感想!他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谁都想讨好,由于没什么可给的,只能给点期望了。要不是这,他倒是一个聪明,通达的人,一个好的作家,一个百姓的好总督。至于选民都是对领主而言,并非如此,对于他们的法令,他有时不理不顾。我们这的几项好法令都是他规划的,也是在他任职期间通过的。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15今天,我要分享的是第二章的内容,主题是家世和童年,因为这里涉及一些历史背景,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先进行一些背景知识的介绍,这样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富兰克林成长的环境。
Q:书中所指的“血腥玛丽”是什么?
A:这里的“血腥玛丽”的原型为玛丽一世(Mary I,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玛丽一世(1553~1558年在位)成长于欧洲宗教改革的汹涌大潮之中,其时英国也成为天主教和新教进行殊死搏杀的场所。
她的母亲凯瑟琳是一位笃信天主教的西班牙公主,而她的父亲亨利八世为了达到与她母亲离婚的目的,不惜背叛天主教,与罗马教皇决裂,并在国内扶持新教,迫害天主教徒。也许由于上述的成长过程,她成为了一个死硬的天主教徒,并对新教有着刻骨的仇恨。
成年后,她因为拒绝改信新教而几乎被亨利八世推上叛国的审判台,后来又与当时天主教世界的捍卫者——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结婚。
登上王位后,她立即宣布恢复天主教,并对新教徒采取了高压政策,屠杀其中的激进分子,在她统治5年中,有300余人被烧死在火刑柱上,包括那个敢于宣布她父母的婚姻为无效、她为私生女的克兰默大主教等,而被迫流亡国外的新教徒则不计其数。她终于以其暴行获得了英国人民对其“血腥玛丽”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