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读后感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读后感1春天总是艳丽多彩的,描写春天的题材更是不计其数,然而选择田埂上,对一些不起眼的“小草”进行描写,来展示春天的美好,真可谓独具慧眼。看了邹文倩的散文《春自田埂来》,不觉让人春风佛面,春意满怀。
文章的一开头,就把你带到田埂上。
“闲来无事,总爱到村前野畈的田埂上走走,它弯弯曲曲,线条柔软。田埂上住着春呀!不信,你就顺着绿草铺就的地毯,缓缓地朝前行着。”
田埂上能看到什么呢?“田埂边有欣喜等着你。”我们不禁顺着她的思路往下看。
首先她描写了茅针(我这里俗称叫“麻雀秧”)抽出的嫩茎,描写了做“草肉”饼子那好玩有趣的过程,仿佛让我们又尝到了“草肉”饼子甘甜、清香的味道,想起了儿时天真无邪的美好。“茅针抽出了嫩茎,蹲下身,抽出一根,剥开外面的嫩叶,白白的嫩茸露了出来,转一转,盘一盘,()用手一拍打,一个“草肉”饼子就做成了,放进嘴里嚼嚼,有草的甘甜,有花的清香。”
接着又描写了蒲公英的明艳,描写了野刺花的绽放,描写了小时候与婆的嬉笑,使人看了倍感亲切,同时也为她细腻的笔法而暗暗称赞。
春天永远是美好的,尽管岁月轮回,容颜易老,但春天永远存 ……此处隐藏7310个字……一指便是学校后院,便是日日路过的街市,那种“活在诗中”的感觉重新回到了我被日常起居打磨得有些麻木的心灵。正如杜甫赠与子宗武的那句“诗是吾家事”,诗其实是整个大唐的事,是千千万万家的事,是中华民族的事,是你的事,也是我的事。
在“诗意的栖居”成为随处可见的楼盘广告,但人心却与诗歌渐行渐远的浮躁年代,幸逢此书,再次拾起贝壳,诗映大唐春,也映照了我的生活。
《春》读后感15一直觉得那些计划自己每年各种类别分别要读几本的人好酷,因为相形之下,自己过于随意,总是各种书毫无“章法”想读就读。很有意思的是,即使如此,我意外地发现,自己每年都会读几本历史和自然科学,看几本画册或摄影集。这些书突然就这么来了,我就这么看了。可说是偶然中的必然。
这次看竹久梦二四本对应四季的画册,就是这种“偶然中的必然”使然。总体打三分,在我的概念中属于“只感平平或感到困惑”的分级。原来看完春之卷可以打四星,不想作品一路开高走低。
画册采用的形式类似俳画(日本一种画派,常以图画搭配俳句出现),笔触却靠近浮世绘。只不过因作者个人的精神主张,并没有传达浮世绘的意蕴,转而呈现出古朴清新的画风。作者反对故作深远雅致,更倾向表达直观的生活的触动和美。比如柔美的女性,比如摇曳的草木。在这一点上,有看过丰子恺画作的,一定会感觉到二人作品笔触的相似性。
作者诗画俱全,在图画旁题写的两三句诗,本身文采不俗,和图画相映成趣,甚为动人。可惜除了春之卷,在其它三本中这一点的体现越发淡薄。
潦草收尾的作品,反复出现的羁旅主题之作,都使我感受到作者时有的漂泊无依的心境。如果让我根据这四卷画册来描画作者的形象,那大概就是: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