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后感(通用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化苦旅》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化苦旅》读后感1“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总这么说。同样,这也是他走遍山山水水,领略了一番我国特有的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为何要写经历的原因。是的,感同身受余秋雨先生认为人们看待文化不能总是满脑章句,或者说是不能被文明压得喘不过气来,而是在自身的经历中深刻,细腻的体味文化,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于是,那年,余秋雨先生开始了他的“苦旅”烧水沐,煮米为食、裁布为衣,整榻为憩。身孤旅,无伴无从。“一叶扁舟渡沧海”,却少了李白的轻舟,就连陆游的毛驴儿都顾不到了。
我在《文化苦旅》中,随余秋雨先生看了“震不垮”都江堰。
书中也写道:“世人皆知万里长城,其实细细想来,它比万里长城更激动人心。”若不是都江堰,何来天府之国,秦朝又如何统一天下?有了它,抗日战争时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后方。至于为何说都江堰“震不垮”,原因是2003年的地震,使成都附近建筑倒塌,唯有都江堰受损不大。可以说,它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古建筑之一。
与 ……此处隐藏9104个字……着世上的喜悲。顺着他的足迹,我领略了各地的风俗与人情,真正懂得了人性的魅力。
但对于所描述的风土人情,我更关注的是他对文化的省思和诗化的语言。
《文化苦旅》中,不仅有莫高窟的玄秘与圣洁,还有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不仅有江南的秀巧与娇艳,还有庙堂的虔诚与悠远。一个个伟岸的建筑总有深奥让人摸不着边际的历史,只有人们深刻的研究才能明白些许。对于每个人来说,阅历不同,自然就会有不同的见解。随着时代的变迁,对这些的理解也是潜移默化的,但从中能明辨是与非。忆起书中一篇文章《道士塔》,敦煌失窃,本以为错在道士,但作者联系到历史,从更深层次中,将错误归咎于官僚,正是这一对文化的省思,让读者明白当时社会的残忍和冷酷。这一封建弊端应及时消除,否则会酿成不必要的后患。如此美好的时代易逝,应认真呵护。
“这条路漫长而又艰难,但几步一景,美不可言,一边是碧绿的峭壁,一边是浩荡的急流,层峦叠嶂全是世界屋脊的余笔,一撇一捺都气势夺人。”这一番诗化般的语言将我带入仙境,游遍世界,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美。此时此刻此分,抛去杂念,世间只有我一人,那是多么的怅然。这段路途有苦楚,也有喜悦。些许人情有点寒酸,但有景相伴足以,正如我们生活中,在奋斗的道路上,一块块绊脚石,都需要自己拾起,一段段荆棘路,都需要自己越过,但相信身后有坚强的后盾,不仅仅是父母老师朋友,更是自己永不言败的志气。
自己品尝苦中丝丝甜味,如甘露滋润心田,莫过于他人的提供。漫漫人生路,不要学会避让和退缩,而是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拼搏,拼尽全力,勇往直前,余秋雨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心灵的震撼更是情操上的感化。怀揣着这一份不忘初心的坚强内心,在最后一场暴风雨袭击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被击垮,静待明年夏日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