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观后感

时间:2023-04-04 21:32:15
《觉醒年代》观后感(11篇)

《觉醒年代》观后感(11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觉醒年代》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觉醒年代》观后感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落实“十四五”整体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北京公交集团建企百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正在热播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觉醒年代》。观看该剧,使我回想至1919年那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作为一名站在新时代的青年,正处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我更应接过百年前五四精神的火炬,以青春奋斗、圆青春梦想。

我们所处的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机遇和考验。我们有要求索的新征程,有要完成的新使命。今天,激越的时代鼓点令人感奋,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舒展于眼前,更壮阔恢弘的征程铺展在脚下。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更应有朝气、有激情,敢尝试、敢创新,勇担当、勇作为,做奔涌的“后浪”。通过该剧,我感受到无穷的力量。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要强化使命担当,尽心竭力地服务于乘客和职工。扎实地学习知识、锻造本领,勇扛责任、践行使命,争做伟大的“实干家”,争当实现伟大梦想的“筑梦人”。

坚定爱国信念,砥砺前行。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 ……此处隐藏8310个字……们必须要唤起民众觉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主精神”。同时陈独秀也创办了《青年杂志》宣传新思想,倡导白话文,为寻找一条救国之路打开了新思想涌流的闸门。许许多多的有志青年们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革命观点。

在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北京大学”里,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三顾茅庐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随后又在民巷建立起“新青年编辑部”。此时北京大学的一些顽固的保皇党也与新青年展开了激烈的争执。这些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不断进化。

在探索和发展真理时,十分艰难。在各种思想和主义的交锋之中,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起来。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加上白话文的迅速传播,如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等巨作横空出世,大大推动了有志青年探索救国道路的步伐。

这部剧中也有很多风云人物,他们的服饰习惯也反映出当时那个时代的繁杂和混乱。比如留着长辫子端着烟袋讲国学的辜鸿铭教授。张勋的辫子军领兵复辟及海外留学回来,西装革履的胡适等人,这些极具色彩与魅力的人物形象全部映入观众眼帘。而且他们的人物特点也十分鲜明。在北大红楼的衬托下,一批批洋溢着爱国热血的青年学子也让我们过目不忘。他们让我们看到当时那个时代有一批爱国人士正在不惧艰难险阻,努力寻找成功之路使中国登上历史舞台。

《觉醒年代》为我们展演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以深刻的历史意义揭示了这条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同时赞扬了觉醒年代时期一批共产主义者的一颗颗爱国之心。

这部剧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让我们看到中国的艰辛,让我们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所以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不负众望。

《《觉醒年代》观后感(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